If pregnant women do not brush their teeth well, the risk of premature birth is more than 5 times higher?Back
10 / 08 / 2021
懷孕後由於體內激素水準變化等原因,
孕媽牙齦更容易出現紅腫、出血等現象,
而且口腔中的細菌也會變得更具破壞性。
據某些研究資料顯示,懷孕期間牙齦炎發病率高達86.7%,牙周病發病率為10.5%!
常言道:“牙疼不是病,疼起來真要命。”
若孕期不想遭受牙疼折磨之苦,千萬不要帶著牙病懷孕。
在計畫懷孕前可以洗一次牙,幫助清除口腔中的牙菌斑,去除或減少牙結石。
最為重要的是要做一次全面口腔檢查!以便及早發現異常,早期治療。
在備孕階段一旦發現問題須徹底治療好,把蛀牙都補好,有牙周問題先治好,阻生智齒最好提前拔掉,以免孕期反復發炎。
要是等懷孕後再處理口腔問題,會很麻煩,不僅不方便用藥,不易治療,且還會影響准媽媽及胎兒的健康。
1)孕期牙周疾病容易引致胎兒早產
常見的牙周疾病有牙周炎、牙齦炎等,大量研究表明,孕期患牙周病會增加胎兒早產和低出生體重的風險。
當孕婦患有嚴重牙周疾病時,病灶中含有大量的細菌,致病菌所產生的有害物質可以通過血液迴圈直接進入胎盤,導致胎兒早產。
有臨床資料顯示,患有牙周炎的孕婦早產風險較正常孕婦高5倍以上,且牙周疾病越嚴重,早產發生的孕周越早!
注意:
如果孕媽出現以下情況,提示可能有牙周病,要立即看醫生。
*刷牙時有血絲或者是咬食物時食物上出現有血跡。
*牙齦紅腫疼痛,觸碰容易出血或有膿。
*牙齒鬆動,咀嚼無力。
*牙齦萎縮,牙根暴露。
*有明顯口臭。
2)孕期拔牙刺激易流產
拔牙畢竟是有創的,多少會有風險,早期(懷孕前3個月)是胎兒發育的關鍵時期,這時在疼痛刺激或精神過於緊張下易誘發流產,懷孕晚期則易引起早產。
所以醫生一般傾向于採取相對保守的治療措施。 如遇到非拔不可的情況,記得避開懷孕的前後3個月,在孕中期(懷孕第4~6個月)拔牙比較安全。
另外通常醫生是不會給孕婦照X光的,所以拔牙操作多憑醫生個人經驗,這樣一來風險肯定會有的。
3)牙疼會影響胎兒生長發育
牙疼發炎容易睡不好,進而引發煩躁、不安等不良情緒,嚴重時甚至會影響進食,使得飲食攝入減少,容易營養不足,這些都不利於胎兒正常生長發育。
懷孕後牙病高發原因:
- 孕期內分泌發生變化,唾液分泌減少,口腔自潔能力下降,使得口腔疾病更易發生或原有疾病加重。
- 孕婦體內孕、雌激素升高,使得牙齦毛細血管擴張充血,導致牙齦內炎症細胞增加,局部炎症反應加重。
- 在細菌及其產物的刺激下牙周組織會釋放免疫炎症介質,導致感染。
- 孕期反酸和孕吐反應使得口腔內環境惡化,易誘發口腔疾病。
- 懷孕後吃更多,進食次數也增加,但每次吃完東西都不好好刷牙,使得口腔衛生變更差。
- 懷孕後由於口味變化,嗜好吃甜食,這讓蛀牙發生變得更常見。
- 有些孕婦害怕刷牙時牙齦會出血,用力太輕,隨便刷幾下,以致于清潔不到位,讓牙菌斑殘留,引致牙周病。
其實口腔內大多疾病是由於口腔衛生差誘發的,因此孕期做好常規的牙齒清潔對於保持口腔健康尤為重要。
給孕媽的口腔保健護理建議:
- 定期進行常規口腔檢查,適時治療。
- 孕婦口腔組織敏感性有所增加,適宜選用軟毛、小頭的牙刷。
- 堅持每天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兩次,並使用牙線/沖牙器清理牙縫。刷牙後不要吃或喝東西。
- 勤更換牙刷,每三個月更換一次。
- 進食後一定要刷牙或漱口,噁心嘔吐後也要漱一下口。
- 在保證營養攝入充足前提下,減少含糖飲食。
此外介紹一種能有效清潔牙齦附近及牙縫內菌斑的刷牙方式——貝氏刷牙法
操作要點提示:
- 首先將牙刷對準牙齒與牙齦交接的地方,刷毛指向牙根方向,與牙齒呈45度角,同時輕微按壓使得刷毛端進入齦溝。
- 牙刷定位後,可以作小幅度水準震顫,注意毛端不要離開齦溝。
- 以每2~3顆牙為一組,每組水準震顫8~10次。刷完一組,將牙刷移至下一組鄰牙重新放置繼續刷。
- 刷舌側:上顎後牙的舌側部分是比較不易刷的地方,刷毛要對準牙齒與牙齦的交接處,刷柄要貼近大門牙。
- 刷咬合面:刷毛指向咬合面,前後來回刷,可稍用力些。
- 刷門牙:刷頭改為豎放,一顆一顆的上下來回刷,內外都要刷到。